凤凰网的“吕投降”又搞这种故意篡改事实,以期达到混淆视听的老把戏。泽连斯基的爷爷谢苗·伊万诺维奇是苏联红军的战斗英雄不假,他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包括后来作为苏联内务部上校退役的经历,最早是我翻译成中文并转发到中文互联网上的(2019年)。
泽连斯基的爷爷是乌克兰族,不是犹太人,这一点在他爷爷的授奖申请表上清楚写明(见下图)。泽连斯基的母亲是犹太裔,他才有了犹太血统。
我都能查到的历史文献,他一个精通俄语的媒体人会查不到?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他吕投降是故意为之!
谢苗·伊万诺维奇·泽连斯基于1924年出生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克里沃罗格。1941年战争爆发后,年仅17岁的谢苗在克里沃罗格当地兵役局登记参军入伍,时间应该不迟于1941年8月14日, 因为8月15日德军占领了克里沃罗格,直到1944年2月22日才被苏联红军解放。
入伍后,他先是进入军校学习,1942年毕业后获得少尉军衔,被分配到步兵第153师服役,这支部队于同年12月31日被授予近卫军称号,授予近卫步兵第57师的新番号。
他逐渐成长为近卫步兵第57师第174团迫击炮排排长。在1944年1月底的战斗中,谢苗排长指挥他的迫击炮排(配备2门120毫米迫击炮)成功压制敌方一个迫击炮连,干掉敌人2挺重机枪,击毙3名冲锋枪手。几天后的2月1日,在亚历山德罗夫卡村的战斗中,谢苗和他的战友们消灭了15名德军官兵,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他和他的迫击炮手们不得不充当步兵与敌人近距离战斗。这位头脑好的排长沉着冷静,充分利用附近一辆坦克残骸,派遣一名战士进入坦克内部,用车载机枪向敌人扫射,成功击退了4次敌人的反扑。
为了表彰谢苗少尉在战斗中出色表现,第174团团长于1944年2月14日向上级递交授予红星勋章的授奖申请表(见下图)。
当时,谢苗跟随近卫步兵第57师浴血奋战的地方,位于他的家乡克里沃罗格东南方向50-60公里。而解放他家乡的是另一支部队——捍卫斯大林格勒的英雄瓦西里·崔可夫上将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麾下的步兵师。
当他的家乡被解放时,谢苗·泽连斯基正跟随部队为将敌人赶出敖德萨而奋战。随后,他所在的步兵师进入摩尔多瓦境内。
同年5月,谢苗晋升中尉,并任命为该团步兵第2连连长。同年7月,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解放沃伦全境近在咫尺,这位近卫军中尉的行动犹如苏沃洛夫附体:“目测,速度,猛冲!” 他率领连队向苏联与波兰交界的西布格河迅速挺进。途中他利用缴获的汽车,带领全连官兵毫发无损地到达了河对岸。
为表彰在敌人炮火下强渡西布格河的过程中,他指挥得当,没有让整个连队遭受任何损失,团长再次向上级申请授予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但上级没有批准,给他颁发了第二枚红旗勋章。
渡过西布格河后,他所在的步兵师一路向西,穿过波兰的卢布林,抵达维斯瓦河岸边,并为夺取该河西岸的马格鲁舍夫村附近的登陆场展开了一场恶战。
1944年11月,朱可夫元帅接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成为了谢苗·泽连斯基的顶头上司。
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中,详细描述了他指挥的集团军迅速从马格鲁舍夫桥头堡向西挺进,进而冲进纳粹法西斯巢穴的战斗。
近卫步兵第57师师朱可夫元帅麾下第一支攻入德国本土的苏联红军部队,该师于1945年2月初,攻占奥得河西岸,在屈斯特林附近开辟了一处登陆场,这里距离柏林仅70公里。
泽连斯基的爷爷跟随苏联红军主力攻入了柏林。1945年4月16日至4月19日,谢苗中尉和他的连队一起经历了柏林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争夺泽洛夫高地。5月8日,他在柏林街头迎来了自己的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后,谢苗继续留在了苏军服役,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以上校军衔退役。他的儿子、泽连斯基的父亲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泽连斯基是技术学博士,教授、数学家和程序员。曾任教于克里沃罗格国立经济大学经济研究所。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就出生在克里沃罗格。
在很长一段时间,谢苗·泽连斯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事迹都是保密的,这些文献资料直到2007年5月8日,俄国防部才解密公开。
在2019年竞选总统成功后,泽连斯基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写道:“爷爷度过了整个战争,他是保护乌克兰免受纳粹侵害的英雄之一,他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但很快他就仿佛忘记了这一切,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斯捷潘·班德拉的狂热信徒同流合污。而斯捷潘·班德拉恰恰是他爷爷深恶痛绝的叛国者。
反观泽连斯基担任乌克兰总统后这几年在跟班德拉分子同流合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种种,何其讽刺。他爷爷要是知道他孙子在他战斗过的土地上支持纳粹死灰复燃,棺材板肯定是按不住了,能起来踢烂他的。